本文目录
我老公光给我钱不让我管他的事这是什么原因安雪臣的人生经历与霍去病同时代的名垂青史的人,并说出理由(男人赚钱,女人管钱在中国好像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夫妻搭配,好像是最适合普通家庭的理财方式。但为什么有些男人不愿意把钱交给女人管呢?除了算计女人的男人外,很多男人其实都会有自己的顾虑。总结起来共有以下几种原担心花钱不方便有的家庭女人管钱手特紧,希望男人的收入全都上交,而自己每次都要像个孩子一样讨零花钱。过后还要询问干什么了、花在哪里,还得给老婆对账,久而久之当然不愿意让其管钱。也有的男人见惯了父母或者身边人的这种相处方式,杯弓蛇影,自己结婚就很抗拒女人管钱。之前看过有位老婆把家里的钱全都偷偷给了娘家花,等老公发现的时候,已经所剩无几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也不少。民间有句俗话:“不怕耙子没齿儿,就怕匣子没底儿。”有的女人管钱,越管越少,自己花费无度,还不对老公坦诚,男人辛辛苦苦,连点家庭收入的知情权都没有,时间长了谁能不寒心。
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林清领导天理教以“奉天开道”为名攻入东华门直捣皇宫重地史称“癸酉之变”,嘉庆帝逃往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留太子旻宁监国。天理教徒攻入皇宫,旻宁侧福晋(小妾)钮祜禄绣心为救丈夫脱险身穿黄马褂引开追兵,被天理教所俘,幸得上京进贡江苏按察史安聘远相救方才保住性命。绣心与聘远患难扶持决定放弃宫中尊荣与之浪迹天涯,次年二人生下一子取名雪臣。然而贫贱夫妻百事哀再加上旻宁登基成为道光帝后一直四处查询绣心下落一个风雨夜晚绣心受不了聘远一再地抽鸦片殴打抛夫弃子回到京城道光帝大喜之余封其为全嫔次年生皇四子奕詝(即咸丰帝)晋为全妃一时权倾后宫。
西林春之父鄂硕原为宫廷御医,因不愿协助全妃打掉祥嫔腹中胎儿而被诬陷下狱,不久被推上了断头台。一年一度选秀即将开展,西林春有意借此为父亲讨个公道,其母瓜尔佳氏怕女儿入宫惹祸私自将其配给纨绔子弟佟玉奇为妾,并伪造了残疾证明去内务府取消了入选资格。性格倔强的西林春不服母亲所为,新婚之日毅然逃走。结果半路上遇见了正赶往京城的安雪臣,雪臣本不愿多管闲事,可当得知西林春是本届秀女时欣然答应。送入京路的路上,二人互相扶持产生莫名情愫。
西林春来到京城,选秀时间已过,再加上名字已经划掉,太监刘玉贵不让其入宫。这时全妃路过见西林春貌美如花,要刘玉贵网开一面。雪臣第一次见到全妃,露出了异样表情。
安雪臣为了进宫,被人骗光了钱,还差点成了太监,肌肠漉漉的他,因为偶然的一次见义勇为,被吏部尚书花良阿家的总管崇琦看中,成了码头的搬运工,没想到他们要他搬运的居然是鸦片,雪臣愤怒之余,一把火将鸦片烧尽,结果被崇琦等人围殴,幸亏骁骑营都尉荣广海接到密报来抓烟贩,替他解了围,浑身是伤的雪臣晕倒在城门口,被戏班少女沈吟秋所救。
雪臣伤好,戏班班主沈悦要他离开,吟秋暗自生情,不愿他离去,正在这时,戏班奉召进宫唱戏,雪臣欲混入宫中,不得其门而入,这时,一直在戏班打杂的菊笙希望能跟他来个交易。当晚,戏班的台柱子小叫天突然倒嗓,沈悦意外地发现雪臣有一副好嗓子,他不知道其实是雪臣和菊笙演了一出双簧,欣然答应带雪臣进宫。
雪臣误闯御花园,全妃觉得他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当她得知祥嫔很注意雪臣时,软硬兼施,要雪臣帮她监视祥嫔的一举一动,雪臣一口答应。晚晴姑姑忽然得急病,要野蜜蜂做药引,西林春以德报怨,去北院荒地冒险,不想却重遇雪臣,雪臣为了救她,盯得满头包,西林春对他产生了异样的感觉。
祥嫔对雪臣有移情作用,频频向他示好,雪臣假意与她缠绵,灯一灭就把她推给了菊笙,导致祥嫔分不清安雪臣和杜菊笙究竟谁是谁?雪臣来送还西林春灯笼,见西林春难过,拉着她往宫外跑去。雪臣带着西林春上街,为了逗她开心,下起了花瓣雨,二人感情迸发,不想却在回宫之际,却被内务府总管刘玉贵抓住,刘玉贵欲动刑,不想却发现雪臣身上有祥嫔的玉佩,吓呆了,正巧晚晴姑姑念及西林春救命之恩,来要人,刘玉贵做了顺水人情。祥嫔分不清雪臣和菊笙,叫来萨满算命,结果算出冤魂索命,她决定在钦安殿静休。刘玉贵失踪,众说纷纭,兰轩和景珍来北院烧纸钱,结果发现玉贵尸体,景珍故意叫兰轩离宫,把事情说得很严重,兰轩害怕事情落到自己头上,遂立刻逃走。祥嫔在礼佛其间看到菊笙的脸,吓晕过去,等她醒来,发现雪臣、西林春还有秀女们围在眼前,这时,神台动了一下,雪臣从神台下拉出了吓坏的兰轩,祥嫔虽然嫉妒西林春和雪臣的默契,可是没有做出任何举动。第二天,祥嫔把晚晴叫来,表示要把西林春嫁给她的太监常喜。
雪臣不想西林春嫁给常喜,欲揭穿和菊笙的约定,菊笙求他再给自己一点时间。西林春发现常喜是全妃安排在祥嫔身边的人,又从兰轩处得知祥嫔和景珍勾结贩卖鸦片,觉得这是个报仇的好机会,顿时,计上心来。西林春一方面叫兰轩喊贼,引来广海,搜出了景珍处的鸦片,并以景珍的命要挟广海将鸦片放在火场,嫁祸祥嫔,另一方面又以常喜的名义引全妃过来,其实她真正的目的不是祥嫔,而是全妃。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祥嫔怀疑雪臣和菊笙的身份,当菊笙离开时,在他身上挂了磷粉跟踪他,结果被雪臣发现,故意将磷线转移了方向,祥嫔误入火场,被广海逮到。全妃晚了一步,觉得好险,立刻以后宫之主的身份,将祥嫔关了起来。雪臣看穿西林春的阴谋,问她为什么,西林春不答,雪臣觉得她不信任自己,转身离开,痛苦的西林春,向晚晴姑姑道出了秘密,晚晴决定要帮她报仇。
景珍为了把鸦片拿回来,不惜向广海献身,广海对她彻底绝望,与此同时,倒对西林春生出一份好感。全妃当众硝烟,显示了自己禁烟的决心,宫中诸人纷纷怔住了。菊笙一心想救祥嫔,雪臣要他考虑清楚,西林春因为误害了祥嫔,来牢里看她,当她发觉祥嫔如此凄凉时,悲从中来,要雪臣去看她,雪臣将西林春拉到戏班,欲揭穿一切,没想到菊笙不见了。菊笙私见祥嫔,二人旧情复燃,西林春和雪臣见状,决定帮他们一把,为此西林春向广海提出了请求。
景珍因为广海移情西林春,十分气愤,她来找内务府新总管罗四海,希望他能令杜菊笙把一切罪名归于西林春,不想却被西林春听到。景珍一语点破,在宫里生存就是要你死我活,西林春怕连累雪臣,当着雪臣的面向广海示好。道光帝从盛京回来接见祥嫔,竟意外地发现祥嫔有了二个月的身孕,他怀疑祥嫔跟戏班子的人有染,要广海将戏班包围。西林春拒绝雪臣后,雪臣淋了一场雨,发起了高烧,吟秋为了救他,不惜以身犯险,要淌御河,沈悦被女儿的痴情感动,施巧计,令吟秋逃出包围圈。道光帝为祥嫔的背叛而沮丧,遇到吟秋,仿佛看到了一道灿烂的阳光,他对她暗生好感,吟秋离开时,落下了一块画着脸谱的手帕。
太医院没人敢管戏班的事,吟秋无奈,只好求助于西林春,西林春为了拿到药,往自己身上浇凉水。为了救戏班人的命,西林春偷了广海的钥匙,放菊笙出来,要菊笙带祥嫔跑,没想到却被禁卫军拦住,祥嫔到死都惦记着荣华富贵,菊笙绝望之余,与她一起沉入湖中。道光帝要全妃查出吟秋下落,西林春得知情况,要吟秋为大家牺牲,她告诉吟秋,只要她做了皇帝的宠妃,戏班的人就都可以保住了。吟秋想了一夜,终于来储秀宫见全妃。
吟秋被道光帝封为了荣贵人,新婚之夜,吟秋跪求道光帝放过戏班的人,道光帝自尊受到伤害,要吟秋在放过戏班人命和获得恩宠间选择,吟秋选择前者,道光帝拂袖而去。雪臣怪西林春唆使吟秋当了荣贵人,西林春难过而去,吟秋将一切道明,雪臣向西林春忏悔。道光帝忽然急病发,雪臣以精湛的医术医好了他,道光帝封他为御医。戏班的人出宫里,临行前,道光帝辞了每人一杯毒酒,沈悦怕女儿知道会难过,驾着马车远去。
广海发现雪臣和西林春真心相爱,虽然难过,但决定成全,西林春觉得很对不起他。全妃除掉了祥嫔,开始全力找寻秀女中要陷害她的人,故意设了一个局,企图引敌人进来。西林春和景珍都有除之之心,纷纷出动,没想到在途中四阿哥的一番话引起了景珍的注意,景珍遂决定走回头路,这时,兰轩刚刚得蒙圣恩,被皇帝宠幸,景珍嫉妒之余,故意骗兰轩进局。
于是全妃的局里进了西林春,安雪臣和兰轩三个人,全妃被搅得一头雾水。全妃约雪臣来问话,雪臣故意说自己和西林春偷情,全妃相信了他的话,坚信兰轩是敌人,欲置她于死地,西林春求雪臣救兰轩,雪臣故意说兰轩有传染病,将她带到冷宫,无助的兰轩从反抗到依赖雪臣,竟对他产生出一份莫名的感情。
道光帝选秀,选中了景珍,可是一直没有临幸她,景珍买通太监得知是全妃作祟,故意来讨好,结果却被全妃奚落了一顿。西林春为雪臣做护膝,没想到发现兰轩对雪臣示好,兰轩以死相逼,要西林春把雪臣让给她,西林春想到报仇大计,只好答应。西林春和雪臣谈分手,雪臣觉得难过之极,晚晴劝西林春想清楚,西林春决心已下,为帮西林春达成愿望,晚晴向太后推荐西林春,太后要西林春帮她运鸦片。西林春运鸦片进宫,被广海发现,这时全妃来了,广海顺水推舟说西林春主动来献鸦片,揭发太后。全妃不愿意与太后正面冲突,要他们不许泄露一个字。太后得知一切,要杀西林春,总管太监张一德表示杀了西林春等于此地无银三百两,倒不如杀鸡儆猴。西林春回到辛者库,发现晚晴已经被太后处死了。
吟秋托太监将银子送给其父,西林春得知沈悦已死,钱都落在太监手里,愤愤不平,将一切告诉吟秋,吟秋欲刺杀道光帝报仇,被西林春劝住。吟秋刺杀道光帝不成,自杀,道光帝整日流连景珍处令全妃感到威胁,全妃要西林春学习歌舞,帮她拉住道光帝的心,西林春为了扳倒全妃,一口答应,她来到了京城第一歌舞坊——抱月楼,拜千岁红为师。
雪臣得知西林春的血海深仇,欲化解她的心结,不断地对她付出,西林春心怀大仇,不愿意连累他,屡次拒绝。中堂穆彰阿一直是鸦片头子,他怂恿花良阿将库银拿出来买鸦片,囤积在库房里,不想却被来抱月楼学舞的西林春听见,引来一连串的厮杀,幸好雪臣屡次出手,方能幸免于难。西林春和雪臣纠缠在爱恨情仇中无法自拔,雪臣告诉西林春会一直等她,直等到她回心转意的那一天。
全妃得知道光帝要立景珍为后,痛苦万分,这时西林春告诉她花良阿贩烟之事,全妃大喜,她故意揭穿穆彰阿,要穆彰阿在朝堂上反咬花良阿,道光帝大怒,将花良阿关了起来。全妃再次挽回了原本就属于她的地位。花良阿被处死,景珍借着小阿哥没有获罪,穆彰阿怕全妃出卖他,遂带领所有官员支持全妃为后,道光帝本来就觉得全妃能担不任,于是便顺水推舟地将全妃立为皇后。全后深感自己年纪大了,抓不住道光帝的心,遂决定动用西林春,西林春来到抱月楼与千岁红道别,不想正好遇上了千岁红比灯招亲,当她看到千岁红选了无钱无势的卖油郎时,深受感触,来到了太医院。西林春拉着雪臣出城游玩,她决定在她离开之前,给彼此留下美好的回忆,第二天,当雪臣醒来时,西林春已经不见了。
道光帝临幸西林春,西林春却失踪了,雪臣在树林里找到了西林春,西林春对过去种种十分愧疚,决定以死偿还,雪臣拉住西林春,道出了他的秘密,原来他是全后当年失踪后在民间跟聘远所生的儿子,因为聘远好鸦片,全后才离开他回到了宫里。雪臣要西林春跟他走,西林春决定忘记一切从新开始。全后得知西林春要跟雪臣走,命穆彰阿派杀手杀死雪臣。那一夜,西林春在树林里等了一晚上,结果却什么也没等到。而全后在打开雪臣送她的匣子时,发现他是自己的儿子,赶去穆彰阿府阻止,可惜已经来不及了。西林春恨全后狠心,打扮好了来刺杀她,结果被全后说服,答应跟她一起完成雪臣最后的心愿,将鸦片扫平。
西林春在嫁给广海的路上忽然看到一个跟雪臣一模一样的人,跳花轿离开,广海在府里一直等不到她,难过得遣散宾客。全后不谅解西林春的举动,将她贬到营造司给杂役做饭,广海为了让西林春开心,带她来见兰轩,西林春意外地发现兰轩的心上人札尔凡长得跟雪臣一个模样,西林春顿时意乱情迷。尔凡不知道西林春为何看到他就怪怪的,遂也注意起了西林春,广海心里不舒服,西林春答应他,一定不会把尔凡和雪臣混扰。
西林春一心在营造司当厨,意外地发现尔凡是营造司的头,她一次次地控制自己,却一次次地陷入绝境,尔凡误以为西林春是随便的人,出言侮辱,西林春狠狠地打了他一个耳光。尔凡忽然发现自己对这个莫名其妙的女人产生了好感。
杏儿决定绑架西林春,向广海拿钱,不想尔凡出现,毓泰将尔凡打倒,二人将西林春和尔凡关在了破庙。广海闻迅赶来,欲拿钱赎人,不想原本一直暗恋广海的香穗带兵赶来,毓泰情急之下,炸了破庙,广海抓住毓泰,杏儿逃跑。西林春和尔凡早一步逃出破庙,二人暗生情愫,广海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西林春为了断尔凡的念,故意与广海亲热,尔凡难过而去。
杏儿在抱月楼当歌女过于主动,令宾客纷纷散避,心里十分难过,尔凡带四阿哥出来散心,巧遇杏儿,杏儿故意拿他来试自己的魅力,结果让四阿哥爱上了她。
尔凡和西林春感情迸发,广海看在眼里,求道光帝赐婚,这时,尔凡偷偷带西林春离开,广海下不了台,只要把目标指向香穗。尔凡和西林春来到树林的小木屋,这里他们遇见了黄爵兹,原来尔凡是爵兹派在兰轩身边的卧底,爵兹要他别为了儿女私情耽误大事,否则就杀了西林春。尔凡怕西林春受到危险,遂决定暂时远离。
西林春得知杏儿将自己卖给泉州富商,匆匆跑到码头,不想却反被杏儿卖掉,四阿哥以外杏儿走了,要尔凡去阻止,尔凡意外地救下了西林春,二人在破庙里,感情迸发,决定生死都在一起。兰轩发觉西林春没死,还和尔凡在一起,恨得直咬牙。
兰轩告诉西林春,她之所以受景珍控制是为了见六阿哥一面,西林春同情兰轩,和尔凡一起将六阿哥带出宫,与兰轩团聚,她们没想到这是兰轩的计谋,为的是让西林春失信于全后,全后得知西林春和兰轩在一起,大怒,将西林春赶出皇宫。
尔凡见西林春无所依靠,决定带西林春远走高飞。
尔凡和西林春来到白沙镇,却发现步步危机,黄爵兹引尔凡来到郊外,警告不要妄想私自逃走,尔凡回到客栈,西林春已被兰轩接走。兰轩大度地留西林春在抱月楼住下,暗地里却极尽虐待西林春,尔凡身有任务,不能为西林春说话,难过的西林春欲一走了之,这时她忽然发现全后留下的一封信,原来全后希望她留下来当卧底。
兰轩怀疑尔凡有异心,跟踪他,尔凡发现了,正巧看到西林春和广海经过,尔凡改变原来跟黄爵兹见面的计划,变成了“捉奸”,令西林春大为难堪。广海将西林春被虐待的事告之,兰轩不知该怎么解释,只好转晕过去。兰轩故意买通医生说自己得了绝症,要尔凡娶她,西林春万念俱灰,准备离开。而此时,穆彰阿因为跟兰轩谈鸦片生意不成,欲将她的鸦片收缴,兰轩趁婚礼热闹,将鸦片尽数移到了抱月楼。西林春发现杏儿和毓泰将鸦片运往抱月楼,跟踪上去,被杏儿抓了关在柴房,杏儿本来想独吞鸦片,嫁祸西林春,不想却被兰轩早一步发现,兰轩命杏儿杀了西林春,杏儿不敢,叫毓泰动手,没想到反被西林春打晕。西林春跑到广海府中求香穗带她去见全后,全后为了扳回道光帝的信任,决定要四阿哥主持这次行动。
与此同时,尔凡收到黄爵兹密报,四处查找鸦片的下落,引起了兰轩的怀疑。
穆彰阿来贺喜,软硬兼施,要兰轩将鸦片贱卖给他,兰轩正害怕西林春地离开会给抱月楼带来灾难,遂一口同意,为了试探尔凡是否忠心,她要尔凡亲自去给穆彰阿送鸦片。尔凡本来想把鸦片直接运往爵兹处,没想到在半路上发现了兰轩的企图,于是便依约和穆彰阿见面。西林春和四阿哥带人来,她没想到尔凡也是烟贩子,亲自拿刀逮住了他,内务府对尔凡用刑,尔凡为了取信兰轩,将其一网打尽,硬是撑了下来,黄爵兹保证,只要事情一过,就放他和西林春离开。尔凡和穆彰阿被判死刑,兰轩以毓泰来要挟其父崇琦劫囚,崇琦将尔凡救出,自己却中箭身亡,毓泰此时才发现父亲的爱。穆彰阿为了免死,故意告诉景珍自己手里有烟贩子的名册,假如自己一死,她也跑不了,景珍要兰轩去帮她偷名册。
杏儿发现兰轩跟宫里的人接触,偷偷跟踪,结果意外地得知四阿哥是皇子,于是立刻大加殷勤,四阿哥一直深爱杏儿,十分高兴,杏儿为了能当皇后,把名册的事告诉了四阿哥。全后要西林春拿着火枪,去拿名册,兰轩也要尔凡去偷名册,西林春和尔凡狭路相逢,二人不知该说什么好。西林春开枪,尔凡倒地,恍惚中他忽然记起了,他就是雪臣。黄爵兹将尔凡救走,把他放在了抱月楼门口,兰轩拿到名册,终于打消了对尔凡的顾忌。神色恍然的西林春回到宫中,遇见了道光帝,道光帝想起当年的一幕,对西林春产生莫名的情愫。而景珍也因为拿到了名册而将穆彰阿偷偷杀死。
道光帝决定要西林春,全后来劝西林春,她告诉她,既然你已经对爱情绝望,何不为天下苍生做点事,西林春一口答应。兰轩宣布尔凡加入烟贩组织,没过多久,烟贩子就连连被抓,兰轩设计试探尔凡,发现尔凡是卧底,心中十分难过,毓泰趁机安慰,兰轩紧紧地抱住了他。第二天兰轩将毓泰的包袱收拾好,要他从军,尔凡的事让兰轩意识到必须要在朝廷中安排一个人。西林春得知尔凡是卧底,并发现他是雪臣时,喜出望外,可是这一次二人没有被情感冲昏头脑,西林春决定牺牲自己来坚定道光帝禁烟的决心,尔凡感受到全后孤军奋战的疲惫,只好同意她的想法。广海不理解二人的决定,一个人喝闷酒,兰轩来跟他做个交易,她表示可以帮他夺回西林春,而她的要求是广海把内务府的鸦片全都弄出来。尔凡被派往骁骑营当广海的副手,他忽然发现广海有很多异常的举动,与此同时,香穗也觉得广海怪怪的,她跟踪广海,发现广海和兰轩在一起,兰轩逼广海杀死香穗,广海无奈,将香穗推入河中。
广海将兰轩带入皇宫,兰轩也依约将西林春从宫里抢了过来,这时香穗出现,原来广海这一招只是想引兰轩入局,兰轩情急之下,拿西林春威胁广海,西林春不愿广海为难,拔出兰轩的匕首自杀。毓泰见时机对兰轩不利,驾了马车拉兰轩逃出皇宫。太医为西林春诊治,发现兰轩的匕首上有不知名的毒药,西林春只能活十天。尔凡带着西林春去桃花林游玩,二人感慨万千。被通缉的兰轩思念六阿哥,去围场偷看,结果被景珍抓住,景珍要兰轩为了六阿哥,继续运银子进宫,兰轩找到尔凡,以西林春的毒,威胁他。尔凡不得已,只好答应。西林春吃了解药,身体好了些,全后命她去伺候道光帝,没想到正在这一刻,英国人打进来了,道光帝为处理政事,弃西林春而去。西林春的毒再次发作,尔凡得知解药还有一半,只好听从兰轩的安排。广海见尔凡又在帮营造司运东西,很奇怪,他拦住他,将木车劈开,可是里面却没有他预想中的银子。尔凡也一样大吃一惊,原来银子被杏儿调包了,她拿了银子来到刑部,决定向全后讨赏。
全后不喜欢杏儿,命刑部尚书将杏儿看管起来,太后得知要打仗,吓得不得了,当她明白原因在徐云哲烧鸦片时,决定杀死徐云哲,来讨好英国人,景珍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兰轩。兰轩知道这一去有危险,约毓泰相见,毓泰升了官,想娶兰轩,兰轩答应第二天给他回复,没想到第二天毓泰离宫时意外地发现兰轩混在宫女群中进了宫,毓泰觉得自己受了欺骗。兰轩以西林春的命威胁尔凡杀徐云哲,千钧一发之际,尔凡射出一枪,反将兰轩手中的匕首打落,毓泰怕兰轩被抓会影响自己,一箭将兰轩射死。全后放话兰轩没死,以西林春假冒的兰轩将景珍引出,并迫使她承认了所有的罪行,道光帝大怒之余要处死景珍,景珍咬出太后,道光帝无奈,看在众人求情的份上,要景珍去冷宫居住。四阿哥得不到杏儿,十分难过,酒醉之际,跟全后的宫女宝琴发生了关系,而此时杏儿利用刑部尚书,把自己加入了为四阿哥选妃的行列中。宝琴怀孕,西林春替她出主意,让四阿哥在大殿上点她为妃,杏儿机关算尽,只落个陪房的身份,气得牙痒痒。
杏儿仗着自己受四阿哥宠爱,不将宝琴放在眼里,全后得知她的野心,将她贬到了辛者库,西林春劝杏儿放弃,杏儿却依然抱着雄心壮志。杏儿逼四阿哥去想全后求情,不想此时宝琴产下一子,四阿哥完全陶醉在初为人父的快乐中,杏儿气急败坏,这时她发现宫女如意跟太监张一德,还有小阿哥的奶娘正纠缠在三角恋中,不由计上心来。如意怕杏儿将她和一德对食的事传出去,特地来送礼物,杏儿给她一包回奶散,她告诉她,只好抹在奶娘的内衣上,奶娘就没奶了,到时候她就会被赶出宫,这样一来,张一德就全是她的了。当晚小阿哥和奶娘相继死去,西林春经过查访,发现杏儿是罪魁祸首,欲抓她去见全后,杏儿告诉西林春,自己已经怀了四阿哥的孩子,西林春不知该怎么办,只好离开。西林春厌倦了宫里的斗争,决定跟尔凡一起远走天涯,临别时二人来跟全后道别,尔凡与全后相认。杏儿怕西林春说出她的事,想倒打一耙,结果听到了全后和尔凡的关系,大喜,立刻将此事报告给太后,太后恨全妃已久,亲自出马赐了她毒酒。全妃将四阿哥的后路一步步地安排好,喝下毒酒。
尔凡和西林春出宫,西林春忍不住将全后的事告之,她决定要为全后守灵,道光帝得知全后和尔凡的关系,痛苦不堪,来全后宫中责问,西林春安慰,道光帝觉得全世界的女人都在背叛他,欲对西林春用强,尔凡进来,将道光帝推开,四阿哥提剑欲杀尔凡,西林春将二人的关系说破,四阿哥放尔凡走,可是禁卫军却在此时围了上来。广海将此事传出去,然后故意跟道光帝说,假如杀二人的话,就会落人口舌,道光帝将二人释放,却要单独接见尔凡。四阿哥得知道光帝要把尔凡毒死,偷偷将毒酒换了。西林春在宫门口等待尔凡,而尔凡早已被四阿哥秘密送往日本。西林春决定留在宫中等待第二个奇迹。道光帝驾崩,四阿哥继位,杏儿终于达成理想成了丽贵人,然而她却感到高处不胜寒,她失去了一切。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广海带着宫中众人逃往热河,途中忽然发现西林春不见,折回去寻找,这时,尔凡也趁乱进宫寻找西林春,二人再次错过。
广海为救西林春而死,他实现了他一生的诺言,要永远保护西林春。多年以后的一个下午,尔凡还在继续找寻西林春的下落,忽然下雨了,尔凡往左走,西林春正好往右走,二人擦肩而过,他们相信,有缘的话,一定能再见面的【感觉这段超虐的=3=】。
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李店镇人),西汉著名军事家。做过骑郎将、骁骑都尉、未央卫尉、郡太守,镇守边郡使匈奴不敢犯多年,座驾:千里雪,兵器:梨花枪,被称为“飞将军”。
经典之战:马邑大捷
其一生未得封侯,或许时运不济,有历史典故“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公元前119年,随卫青出征匈奴,兵败,引颈自刎。
生平事迹
李广出生不详,祖先是秦朝将军李信,曾率军战败燕太子丹。李广接受世传弓法,射得一手好箭。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以良家子弟从军抗击匈奴。因善于用箭,杀死和俘虏了众多敌人,升为郎中,以骑士侍卫皇帝。多次跟随文帝射猎,格杀猛兽,文帝曾慨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汉景帝即位后,李广为陇西都尉,不久升为骑郎将。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抗击吴楚叛军。因夺取叛军帅旗由此在昌邑城下立功显名。虽有功,但由于李广接受了梁王私自授给他的将军印,回朝后,没得到封赏。
诸王叛乱平定后,李广任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上书:“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史记·李将军列传》)于是被任为上郡太守。后李广又在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做太守,以打硬仗而闻名。
匈奴入侵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鱼河堡),景帝派一个宠信宦官同李广一起统率和训练军队抗击匈奴。一次宦官带几十个骑兵出猎,路遇三名匈奴人骑士,与其交战,结果,匈奴人射杀了所有随从卫士,还射伤宦官,宦官慌忙逃回报告给李广。李广认定三人是匈奴的射雕手,于是亲率百名骑兵追赶三名匈奴射雕手。
匈奴射雕手因无马而步行,几十里后被追上,李广命令骑兵张开左右两翼,自己亲自射杀二名匈奴射雕手,生擒一名。刚把俘虏缚上马往回走,匈奴数千骑兵赶来,见到李广的军队,以为是汉军诱敌的疑兵,都大吃一惊,立刻上山摆开阵势。李广的一百名骑兵,也十分害怕,都想掉转马头往回奔。李广说:“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命令所有的骑兵说前进,一直走到离匈奴阵地不到二里多路的地方才停了下来。李广又下令道:“皆下马解鞍!”(《史记·李将军列传》)他手下的骑兵说:“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说:“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史记·李将军列传》)匈奴骑兵果真不敢冒攻。这时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骑上马,带十几个骑兵,射杀白马将,然后重回到他的队里,卸下了马鞍。他命士兵都放开马匹,睡卧地上。这时天色已晚,匈奴兵始终觉得他们可疑,不敢前来攻击。半夜时分,匈奴以为汉军在附近有伏兵,想乘夜袭击他们,便引兵而去。第二天一早,李广回到了部队。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众臣认为李广是名勇将,武帝于是调任李广任未央宫的卫尉。这时程不识也任长乐宫卫尉,他俩从前都以边郡太守的身份统帅军队,却有截然不同的带兵方法。李广治军简易,行军没有严格的编制、队列和阵势。常找靠近水源的草地驻扎。士兵人人自便,晚上不打更巡逻自卫。军队的文书簿籍一概从简,但是也远远布置侦察人员,所以没遭遇过危险。程不识则以严格治军而闻名,他注重部队的编制,队列和阵式。晚上敲刁斗巡逻,军官处理军事文件到天亮,军队得不到休息,也没遇到过危险。可是士兵却苦于程不识之严,都喜欢跟随李广作战。程不识景帝时因数次直谏而被任为太中大夫,为人清廉,谨于文法。
汉武帝三年(前133年),汉用马邑城(今山西朔县)诱匈奴单于入塞。派大军埋伏在附近的山谷中,李广担任骁骑将军,受护军将军韩安国节制。单于发觉这种情况,引兵离去。
四年后,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李广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匈奴单于久仰李广威名,命令手下:“得李广必生致之”(《史记·李将军列传》)匈奴骑兵便把当时受伤得病的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让他躺在用绳子结成的网袋里。走了十多里路,李广装死,斜眼瞧见他旁边有个匈奴兵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跃,跳上匈奴少年的战马,把少年推下马,摘下他的弓箭,策马扬鞭向南奔驰,匈奴骑兵数百人紧紧追赶。李广边跑边射杀追兵,终于逃脱,收集余部回到了京师。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法官,法官判李广部队死伤人马众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应当斩首,后用钱赎罪,成为平民。
李广在家闲居期间,常与颖阴侯灌婴的孙子灌强到蓝田南山中射猎。曾有一次在夜间带着一个随从骑马外出,跟别人在乡间饮酒。归来时路过霸陵亭,霸陵亭尉喝醉了酒上前呵斥李广不让通行。李广的随骑说:“这是前任的李将军。”亭尉说:“就是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间通过,何况是前任将军!”于是就扣留了李广等人,留宿霸陵亭下。过了不久,匈奴攻人辽西,击败了韩安国的军队。于是皇帝召李广,封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武帝,准许派遣霸陵亭尉一同前去。到了军中李广就把亭尉杀了,然后向皇帝上书谢罪。皇帝回报说:“将军,是国家的爪牙。《司马法》讲:登车不抚车前横木以礼敬人,遇到丧事不根据亲疏关系穿规定的丧服,振兵兴师去征伐不顺服的人,出征时,要统率三军之心,协同战士之力,这样才能做到一怒千里惊惧,威振则万物归顺,是以名声显露于夷貉,神威使邻国畏惧。报仇除害这是我期望于将军的,您若叩头请罪,这岂是我所指望的!”看来皇帝并没有因此而责备李广,倒欣赏他的这种做法。这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李广心胸的狭窄。
李广任右北平太守后,匈奴畏惧,称李广“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李广出猎,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张弓而射,一射箭去把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仔细看去,原来是石头,再射,就怎么也射不进石头里去了。李广一听说哪儿出现老虎,他就常常要亲自去射杀,居守右北平时一次射虎,恶虎扑伤了李广,李广带伤也终竟射死了这只虎。
李广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家里没有多少多余的财物,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深得官兵爱戴。李广身材高大,臂长如猿,有善射天赋,他的子孙和他人李广学射箭,但都不及李广。李广不善言辞,与人闭居时亦以射箭来赌酒为乐,一生都以射箭为消遣。李广爱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见水,见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尝饭食。对士兵宽缓不苛,这就使得士兵甘愿为他出死力。李广射杀敌人时,要求自己箭无虚发,所以非在数十步之内不射,常常是箭一离弦,敌人应声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敌人围追,射猛兽时也由于距离太近而几次受伤,但李广从不畏惧。
不久,郎中令石建死,李广被任命为郎中令。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李广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卫青军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多数因立功而被封侯,而李广军无功而还。
公元前121年,李广以郎中令身份率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与博望侯张骞的部队一起出征匈奴。李广部队前进了数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带领的四万名骑兵包围。李广的士兵们都非常害怕,李广就派自己的儿子李敢先入敌阵探察敌情。李敢率几十名骑兵,冲人敌阵,直贯匈奴的重围,抄出敌人的两翼而回。回来后向李广报告说:“匈奴兵很容易对付。”李广的军士听了才安定下来。李广布成圆形阵势面向四外抗敌。匈奴猛攻汉军,箭如雨下,汉兵死伤过半,箭也快射光了。李广就命令士兵把弓拉满,不要发射,他手持强弩“大黄”射杀匈奴裨将多人,匈奴兵将大为惊恐,渐渐散开。这时天色已晚,汉官兵都吓得面无人色,但李广却意气自如,更加地整饬军队。军中官兵从此都非常佩服李广的勇气。第二天,他又和敌兵奋战,这时博望侯张骞的救兵才赶到,解了匈奴之围。李广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得到赏赐。博望侯张骞当斩,后用钱赎罪,成为平民。
李广前后与匈奴作战四十多年,却始终得不到封侯,当年同他一起为郎中的堂弟李蔡,人品才能不及中等,名声也远在李广之下,却连连得封,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后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孙弘为丞相。李广的许多部下也被封侯,而李广却未得爵邑,官职也没有超过九卿。一次李广与望气算命的王朔交谈,说:“自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王朔说:“将军想想难道做过什么可悔恨的事情么?”李广想想说:“我为陇西太守时,羌族人造反,我诱降了他们之后却又杀死了他们。至今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事。王朔说:“罪过没有比杀已降的人更大了。这就是你不得封的原因了。”
元狩四年(前119年),大将军卫青与骠骑将军霍去病深入漠北打击匈奴。李广多次请求随军出征,武帝认为他年老未被启用。直到元狩六年才被任命为前将军,随卫青出征。出塞,卫青得知单于的驻扎地,卫青决定自率精锐部队袭击单于。而命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从东路出击。东路道远,而且水草极少,不利于行军。李广亲自请求为先锋,说:“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史记·李将军列传》)可是卫青曾暗中受到武帝的嘱咐,认为李广年老又命数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正面对阵。这时候,卫青的好友公孙敖新失掉侯爵,担任中将军随大将军出征,卫青想给他立功机会,所以把李广调开让公孙敖与自己一同与单于对阵。
李广当时知道这一内情,仍坚决拒绝调动。卫青不接受他的请求,命令长史下道文书,让李广赶快到所在部队去,照文书说的办。李广没有向卫青告辞就动身了,内心极其恼怒地回到营中,领兵与右将军会合,从东路出发。部队因无向导,迷失了道路,落在大将军后面,耽误了约定的军期。卫青的部队因单于逃跑也无收获,在回军的路上才与右翼部队会合。
回师后,卫青派长史拿了干粮酒食送给李广,顺便问起李广等迷路的情况。李广不予回答,卫青又派长史紧催李广的幕府人员前去听候审问。李广说:“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回到军部,对他的部下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史记·李将军列传》)言毕引拔刀自刎。李广部下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论认识与不认识他的,无论老者青年,皆为之流泪。一代名将,就这样陨落了。
李广有子三人,长子李当户早死,有遗腹子李陵。次子李椒为代郡太守,也先于李广而死。幼子李敢常随军出征,李广死时,李敢正跟随骠骑将军霍去病征战。李广死第二年,李蔡因罪自杀。李敢以校尉身份随霍去病击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甚多,被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李广为郎中令。不久,怀恨其父李广之死而击伤大将军卫青,卫青却没有声张。后李敢至上雍,到甘泉宫狩猎,被骠骑将军霍去病射杀。当时霍去病正被武帝所宠,武帝辨说:“鹿触杀之”,(《汉书·李广苏建传》)
历史点评
李广一生皆在边关戍敌,与匈奴七十余战,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匈奴闻其名则远而避之,不敢与其相战,堪称不战而屈人之兵。李广治兵宽缓不苛,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受边关军民的爱戴,在历代的边疆士兵中都有着崇高的威望,是一位“才气天下无双”的将军。唐朝时期,有不少诗句用以歌颂李广,如王昌龄《出塞》,卢纶《塞下曲》,高适《燕歌行并序》等。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李广:“《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汉书·李广苏建传》为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汉初的边境战争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其自然和人文特点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异常坚苦和残酷。远离后方的长途奔袭,急风暴雨般的仓卒遭遇,以及众寡悬殊的孤军奋战,成为经常作战的方式。李广无疑是适应于这些作战特点的杰出将领。非凡的勇敢、决断和应变能力、忠信正直的磊落襟怀,以及有别于传统的治军方法,使他成为受部下拥戴、敌军闻之丧胆的一代名将。
为什么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李广难封”的典故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从弟李蔡俱事汉,“蔡为人在中下,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后遂用“李广难封”“李广未封”“李广不侯”等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汉代名将李广英勇善战,才略过人,一生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威名远扬,匈奴望风而逃,称之为“飞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都是赞扬他的名句。然而李广没有能够裂土封侯,引来史家一片惋惜,民间无数惆怅。
武帝时代,本是开疆拓土、重奖军功的年代,李广从弟李蔡文帝时同为中郎,景帝时一同抗击匈奴,被封乐安侯,官至丞相。二人同出身,同做官,同立战功,并且李蔡人品、才能、名声远不及李广,官名、爵位却在李广之上。李广的儿子李敢以校尉身份跟着霍去病出征匈奴,“因夺左贤王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甚至李广的部属军吏也有不少以军功取侯。偏偏李广本人驰骋疆场,戎马一生,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一直难以封侯,最后还自杀身亡,其原因何在?千百年来,人们提出种种看法。有人说是他命不好,王维《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有人说他虽然作战勇敢,但不善用兵,缺乏政治头脑和治军才能。更有人说是汉武帝重用外戚,宠信卫青、霍去病,而并不真正器重李广,甚至故意排挤他,不给他立功的机会。后世多把李广作为有才华而无法施展的代表性人物。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将人生的穷通得失看作常态;“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则是从历史中撷取的两个实例,用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