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今日星座 > 文章页面

八字看左宗棠大器晚成(左宗棠的目录)

左宗棠为何能大器晚成 愿意放下身段求人的人,都是有出息的人

本文目录

什么样是真正的高人左宗棠的目录徐寿的人物生平

问题一: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高人?如果人的参悟程度有高低之分的话,那么什么人才是真正的参悟高人?

对这个问题,我过去一度也曾经以为,参悟高人,应该是那些寺庙里的高僧、深山里的孤人、旷野里的行者、书堆里的国学大师等等。总之,在过去的我看来,参悟高人,应该就是那些以各种方式“远离”喧嚣尘世的人。如果照着这种思路,那些如陈晓旭一度“身陷”喧嚣尘世而后又以遁入佛门的方式“远离”喧嚣尘世的人,似乎也成了参悟高人,至少是更接近了参悟高人的程度。

大器晚成左宗棠 能力突出,情商堪忧,一代名臣抱憾而终

然而,现在的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俗话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照此思路,真正的参悟高人,还是应该生活在喧嚣的尘世中。那么,他们究竟是些什么人呢?

我注意到世界大富比尔/盖茨和投资大亨沃伦/巴菲特,前者为慈善基金捐了100多亿美元,后者为慈善基金捐了300多亿美元,此二人捐的几乎是全部的身家。仅从所捐资金数额来看,他们的善举能使多少人受益可想而知。这两个人都是在喧嚣尘世的商海中博击了数十年。更值得关注的是,捐完巨额资金的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并没有几几歪歪地“远离”喧嚣的尘世,而是继续干着他们一如既往的事业,过着他们一如既往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论事业的成功,此二人可谓登峰造极,论善举,此二人可谓善末大焉!此二人对财富、对人生的理解是我们这些普通人难以岂及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参悟高人,其程度远远超过那些“远离”喧嚣尘世的、道貌岸然的所谓“高僧”!

又想到了那些出家的名人,人们总把他们的出家行为和善举联系在一起,和参悟联系在一起。说实话,那些出家的名人,他们的出家行为只是他们个人自由意志下的选择,与行善无关,与参悟无关。就是那个陈晓旭吧,演过红楼梦后,一直深陷林黛玉的情结而不能自拔,而后终于出家当了尼姑,没多久就死了,死后还留下个空壳的慈善基金。她如果真要行善,她就应该把自己经营的公司办得盯好,多为社会纳税,也更有能力多去直接关心那些失学儿童或其它弱势群体,而不是无病***地佛来佛去。说到底,陈晓旭就是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

论参悟程度,对比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国内那些出家的名人可就差得太远了!

真正的参悟高人,就是盖茨和巴菲特这样的人,积极面对人生和社会,快乐生活,认真经营着自己的事业,慷慨而理性行善的人。

光靠逃避社会、远离社会,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参悟。

万科的王石也是参悟高人,但如果你认为引领王石参悟的关键是他的登山行为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不要忽略,在喜欢上登山运动之前,王石就已经是一个十分成功的企业家了(他坚持决不行贿)。而且,他也没有因为登山而放弃他作为企业家的事业。

但愿我们这个社会,多些类似盖茨、巴菲特、王石这样真正的参悟高人,少些陈晓旭这样貌似参悟的病人。

问题二:这才是真正的高人,非常经典,读后感既然是微服出巡,为什么会被认出来?即使认了出来,他是怎么知道左宗棠将要带兵打仗的事情的?从大师的「天下第一棋手」的匾额来看,他不像一个淡泊名利的高人逸士,为什么会那么干脆的连输三盘?如果这件事是假的,那么基于编造的故事得出的什么人生哲理啊之类的真的可信吗?就算这是是真的,就算大师心系战事,怕挫了锐气,但这份担心对左宗棠这样一个著名湘军将领来说是不是不信任和不尊重,以为他心性差劲到会仅仅因为输棋而失去信心输掉战争?他的所谓善意是不是一厢情愿?

问题三:真正的高手是什么样子的高手也是人不管他是哪方面的高手都仅仅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而已如果说他们与众不同只不过是我们用仰视目光而产生的。

问题四:中国道教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状况?何处民间有真正的高人?道教现在处于的状态是一种隐而不发

道教的高人都喜欢避世因为世人应该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因为道在于每个人只要你有缘道教高人随处见

问题五:真正得道的高人是什么样的?外表不一定能看出,庄子说大隐隐于市。

问题六:如今世界上真的有世外高人吗?人生境界很高的人,得道的人?有,也会有菩萨、罗汉,许多散仙也在世间,不过一般常人看不出。

问题七:有真正会算命的高人在吗?简单说两句,你这个命局:钱财是有,但感觉很难聚财,过于重义轻财。自尊心强,家人或长辈喜欢管束功,你又是不服管之人。记住,要严束自己,不要去做违法乱纪之事,小心牢狱之灾。有兴趣详批请给我留言。

问题八:真正的修行人是怎么样的?你好,“真正的”修行人,很难定义。因为回答你的问题的人很多都以为他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人,或者他觉得自己就是真正的修行人了。也还有可能他们见过某些人,认为这种人才是真正的修行人。所以他们来回答这个问题都是片面的,最终你只是知道了大众所认为的真正的修行人是什么样子的。

我认为真正的修行是修心,不一定要刻意清心寡欲,而是要用心去体悟我们唬在的世界,去悟道,以自然万物为师,以天下人为师。隐居山野和大隐于市都是小道,你要做到不在乎这些,在哪里,做什么,心态都是修行的心态,就可以了。心到位了,这些外相都无所谓的。济公就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在心中的典型。仔细体悟,不可着相。

问题九:真正的高手是什么样子的高手也是人不管他是哪方面的高手都仅仅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而已如果说他们与众不同只不过是我们用仰视目光而产生的。

记得采纳啊

问题十:什么样的电子技术高手才是真正的高手?上网时间长了,会碰到各式各样的技术高手。有的喜欢吹牛,号称上通ARM下通单片机中通DSP。有的喜欢吵架,不吵得你认可我的观点咱不算完。有的好为人师,不给你讲明白还誓不罢休。。。。我认为:具备产品转化能力的技术高手才是真高手。大部分技术高手都是在某一项上具备技术能力,在这一项上强过别人。这时候各种抱怨接踵而来,结构人员配合的太差,太笨,生产工厂不行。。。他还没有认识到在公司做设计的时候,是有一帮子人员在配合你工作的,你并没有掌控了产品的全局。而真正的高手,就是能掌控全局,能顺利在短期内把技术转化为产品,转化为稳定可靠,性价比高,能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的产品的产品经理。所以,立志成为技术高手的兄弟,你的方向应该是做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不仅技术优秀,产品转换能力更应该优秀。

序/

上部|卧龙惊梦

第一章|梦断科举

举人功名取得十分惊险,利好结果背后,内情叫人步步惊心。左宗棠逐渐迷上这扇素质教育小窗,翻窗出墙,越走越远。

自命今亮/考场惊魂/落榜之谜

第二章|倚妻窝龙

与富家女结婚,是左宗棠选择“寄居”的方式。不能做卧龙,那就做蜗龙。这不单是“蜗居之龙”,更是“窝囊之龙”。

绝处托生/无用之学

第三章|天降机遇

陶澍凭一幅对联认准左宗棠,以开山祖师的威望,为在经世致用小路上蜿蜒行走的左宗棠,开出了一条豁然开朗的大道。

闻联识人/识左托孤/湘官集团

第四章|泪洒空林

陶家8年自学,左宗棠与胡林翼的前途开始玩大翻转。左宗棠在柳庄自由逍遥的幸福梦,在帝国夕照中肥皂泡一样炸掉了。

设馆陶家/湘上农人

第五章|天人突现

林则徐慕名而来,对左宗棠事业托孤,左宗棠惊叹:做一个为国为民争利的好官,风险很大,做好人比做坏人其实更难。

天下危亡/林左夜谋

第六章|买山深藏

左宗棠沮丧地做最坏的打算,隐居白水洞。张亮基三顾左庐,全权“授权”开创官场新模式,太平军长沙一战大获全败。

地动天摇/隐山大谜/三顾左庐

中部|战龙出湖

第七章|牛刀大试

左宗棠与骆秉章联手,将曾国藩和湘勇从死亡线上拉回,猛龙过江,他一腔热血来挑战官场利益集团,触痛失势者灵魂。

四顾左庐/出师首捷/大权独断/“倒杨”阳谋

第八章|刀下留人

显规则与潜规则、合法与非法手段交替运用,左宗棠从官文举起的大刀下脱险。他进体制去建立功业,要做当代诸葛亮。

祸起刚直/满湘角力/福祸之变

第九章|三品京堂

楚军独树一帜,左宗棠凭它“围点打援”,解祁门危机,挽救了湘勇。再挺兵浙江,开始造成“天下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独立楚军/中流砥柱

第十章|一起一落

算命先生说:嘉湖做战场,末劫在钱塘。左宗棠应验做上闽浙总督。但平捻逼迫他几欲自杀,官衔像做别墅换别针游戏。

总督闽浙/帽落平捻

第十一章|密谋问鼎

慈禧提出“垂帘听政”构想。湘勇到底等将来解散,还是现在起来倒戈夺权?左宗棠借骂王闿运名士派头是“不祥之物”。

似可问鼎/未可问焉

第十二章|海塞激争

塞防、海防全线告急,左宗棠与李鸿章各持政见,激烈地撞了头,像飞奔着的倔强蛮牛与飞跑着的飘逸家马一头撞中了。

左李之交/西北危急/海塞并防

下部|飞龙在天

第十三章|西征幕后

左宗棠用政治家的眼光,集中精力来解决西征两大问题:政治问题和军事问题;处理好两种关系: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

祭旗西征/内辩外攻/缓进急战

第十四章|抬棺收地

楚军靠胆魄打垮过多少敌人?俄国人也来玩这套,叫班门弄斧!左宗棠决定给老毛子一点颜色:抬着红光透亮棺材上阵。

先之口舌/决之战阵

第十五章|军机之谜

左宗棠与雍正一样来挑战官场“陋规”,争得局部胜利;他正面发起对官僚第二轮冲击,被李鸿藻做了个打油诗来嘲笑。

挑战陋规/冲击官僚

第十六章|粪土千金

倒左必先倒胡,胡雪岩被李鸿章搞垮,“官商配”模式全盘失败;左宗棠凭独特名利观处理天下事情,谋一艺一伎之名。

商督商办/官场首善/廉干传后

第十七章|挂剑枝头

恪靖定边军将法军打得兵残将败,灰头土脸,士气全丧,中国却因胜而败。左宗棠终规划海防蓝图:中国的未来在海洋。

援越抗法/盖棺未定

第十八章|奋激千秋

左宗棠自出山后仕途畅达,平步青云,每到一处被人欣赏、重用,恰恰得益于他的个性,真人有个性,爱自由,求幸福。

个性行世/法大于情/草野人生

清嘉庆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二日(1818年2月26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县社岗里。徐氏世居无锡,“力田读书”,是一个比较贫苦的农民家庭。徐寿的祖父审发务农的同时兼作商贩,家境日渐富裕。徐寿的父亲文标大概是徐家的第一个读书人,但不幸的是年仅26岁过早去世了,徐寿时年仅4岁。母亲宋氏含辛茹苦,将他和两个妹妹抚养成人。在他17岁那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在此之前,他已经娶妻,并有了一个儿子。

徐寿早年也习举子业,“尝一应童子试,以为无裨实用,弃去”。显然,八股诗文无法解决他一家人的生计问题。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一面务农,一面经商,往上海贩运粮食。难能可贵的是,徐寿并没有就此放弃对知识的追求。生活的磨难和务农经商的实际经验,使他痛感时文词章毫无用处,因此,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转向了经世致用之学。那时正是鸦片战争前夜,清皇朝已经走向衰亡,社会矛盾日益突出,青年徐寿立下了“不二色,不妄语,接人以诚”和“毋谈无稽之言,毋谈不经之语,毋谈星命风水,毋谈巫觋谶纬”的座右铭,抱定了经世致用的宗旨,开始在经籍中学习研究有用之学。他研读《诗经》和《禹贡》等经书时,将书中记载的山川、物产等列之为表,研读《春秋》、《汉书》、《水经注》等历史、地理著作,则注意古今地理的沿革变迁。凡是有用之学,他无不喜好。

徐寿的家乡无锡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远近闻名的手工业之乡。那里有许多能工巧匠。这种风气也影响了徐寿,他从小就爱好工艺制作,“少好攻金之事,手制器械甚多”。大概正是由于这一爱好使他由博览群书逐渐转而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徐寿在科技方面的兴趣极为广泛,举凡数学、天文历法、物理、音律、医学、矿学等等,他无一不喜,无一不好。他不仅潜心研究中国历代的科技典籍,对于明末清初从欧洲翻译过来的西方科技著作也认真加以研究。他认为工艺制造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而科学的原理又藉工艺制造体现出来,所以他总是“究察物理,推考格致”。结果,这不仅使他的科学修养大为提高,也使他制作工艺器械的水平日趋精湛。在徐寿的青年时代,我国尚无进行科学教育的学校,也无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他说“格致之理纤且微,非藉制器不克显其用.徐寿学习近代科学知识的唯一方法是自学。坚持自学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徐寿有这种毅力,因为他对知识和科学有着真挚的追求。在自学中,他的同乡华蘅芳(近代著名的科学家,擅长数学,比徐寿年幼15岁)是他的学友,他们常在一起,共同研讨遇到的疑难问题,相互启发。

在学习方法上,徐寿很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853年,徐寿、华蘅芳结伴同往上海探求新的知识。他们专门到英国伦敦会传教士所创办的墨海书馆,结识了当时在西学和数学上已颇有名气的李善兰。李善兰正在上海墨海书馆从事西方近代物理、动植物、矿物学等书籍的翻译。他们虚心求教、认真钻研的态度给李善兰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次从上海回乡,他们不仅购买了许多书籍,还采购了不少有关物理实验的仪器。回家后,徐寿根据书本上的提示进行了一系列的物理实验。为了攻读光学,买不到三棱玻璃,他就把自己的水晶图章磨成三角形,用它来观察光的七彩色谱,结合实验攻读物理,使他较快地掌握了近代的许多物理知识。有一次,他给包括华蘅芳的弟弟华世芳在内的几个孩子作物理实验演示。先叠一个小纸人,然后用摩擦过的圆玻璃棒指挥纸人舞动。孩子们看了感到很惊奇和可笑。通过这样的演示,他就把他学到的摩擦生电的知识传授给了他人。

1856年,徐寿再次到上海,读到了墨海书馆刚出版的、英国医生合信编著的《博物新编》的中译本,这本书的第一集介绍了诸如氧气、氮气和其他一些化学物质的近代化学知识,还介绍了一些化学实验。这些知识和实验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依照学习物理的方法,购买了一些实验器具和药品、根据书中记载,边实验边读书,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提高了化学实验的技巧。徐寿甚至独自设计了一些实验,表现出他的创造能力。坚持不懈地自学,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终于使他成为远近闻名的掌握近代科学知识的学者。

鸦片战争失败的耻辱,促使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兴起一阵办洋务的热潮。所谓洋务即是应付西方国家的外交活动,购买洋枪洋炮、兵船战舰,还学习西方的办法兴建工厂、开发矿山、修筑铁路、办学堂。但是,作为封建官僚权贵,洋务派大都不懂这些样学问,兴办洋务,除了聘请一些洋教习外,还必须招聘和培养一些懂得西学的中国人才。洋务派的首领李鸿章就上书要求,除八股文考试之外,还应培养工艺技术人才,专设一科取土。在这种情况下,博学多才的徐寿引起了洋务派的重视,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都很赏识他。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开设了以研制兵器为主要内容的军械所,他以研精器数、博学多通的荐语征聘了徐寿和他的儿子徐建寅,以及包括华蘅芳在内的其他一些学者。 1862年3月,徐寿和华蘅芳进入了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眼看当时外国轮船在中国的内河横冲直撞,十分愤慨,他们通力合作,决心为我国制造蒸汽机。但是,一无图纸,二无资料,仅仅从《博物新编》这本书上看到一张蒸汽机的略图,又到停泊在安庆长江边的一艘外国小轮船上观察了整整一天,经过反复研究,精心设计,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终于在1862年7月制成了我国第一台蒸汽机,这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蒸汽机试制成功后,他们又着手试制蒸汽船。1863年,徐寿、华蘅芳以及徐寿的第二个儿子徐建寅当时只有17岁,一起在安庆内军械所开始了试制蒸汽动力舰船的工作。当时,清军水师使用的都是帆桨动力的战船,不仅航速慢,而且颇受风向、风力、潮流的影响,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巳大量拥有的蒸汽动力舰船落后。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如魏源、郑复光等看到了这种巨大差距,呼吁中国人要自造蒸汽舰船,才能在江海上与入侵者抗衡。当时湘军首领曾国藩出于进攻太平军的需要,采纳制造蒸汽舰船的建议,并指派徐、华等筹办。

1864年,安庆内军械所迁到南京,他们继续从事制造研究工作。1866年4月,在徐寿、华蘅芳主持下,南京金陵机器制造局(今晨光机器厂)制造出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蒸汽动力船一一黄鹄号。4月的一天,南京下关码头旌旗招展,人头攒动,黄鹄号首航式在此举行。黄鹄号长55巿尺,排水量45吨,木质外壳,主机为斜卧式双联蒸汽机,每小时可行约12.8公里,共耗白银8000余两。曾国藩、曾纪泽父子出席了仪式。在解释船名的意义时,曾国藩说:古书说,黄鹄,大鸟也,一举千里者。……,,中国军队的第一艘蒸汽船,中国近代的造船工业正是从这里启航。

1866年底,李鸿章、曾国藩要在上海兴建主要从事军工生产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徐寿固其出众的才识,被派到上海襄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徐寿到任后不久,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了办好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四项建议:“一为译书,二为采煤炼铁,三为自造枪炮,四为操练轮船水师。”把译书放在首位是因为他认为,办好这四件事,首先必须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译书不仅使更多的人学习到系统的科学技术知识,还能探求科学技术中的真谛即科学的方怯、科学的精神。正因为他热爱科学,相信科学,在当时封建迷信盛行的社会里,他却成为一个无神论者。他反对迷信,从来不相信什么算命、看风水等,家里的婚嫁丧葬不选择日子,有了丧事也不请和尚、道士来念经。他反对封建迷信,但也没有象当时一些研究西学之人,跟着传教士信奉外来的基督教。这种信念在当时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1868年《字林西报》(上海英商办)报导了中国在没有外国帮助的条件下,制造第一艘蒸汽船黄鹄号的信息。以后在上海江南制造总局(今江南造船厂前身),徐寿、徐建寅父子和华蘅芳等又设计和制造了惠吉、操江、测海、澄庆、驭远等舰船,从而开创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新局面。为了组织好译书工作, 1868年,徐寿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内专门设立了翻译馆,除了招聘包括傅兰雅、伟烈亚力等几个西方学者外,还召集了华蘅芳、季凤苍、王德钧、赵元益及儿子徐建寅等略懂西学的人才。

1868年起,徐寿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从事翻译工作17年,专门翻译西方化学、蒸汽机方面的书籍。他与英国人傅兰雅合作,翻译了《化学鉴原》等书,系统地介绍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化学知识的主要内容。在翻译中,他发明了音译的命名方法,首创了一套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即把化学元素的英文读音中的第一音节译成汉字,作为这个元素的汉字名称。例如,对固体金属元素的命名,一律用金字旁,再配一个与该元素第一音节近似的汉字,创造了 ^锌、锰、镁等元素的中文名称。沿用至今。日本得知后,立即派学者来我国学习,并引回日本使用,徐寿对我国近代化学发展起着先驱的作用。

为了造就科技人才,徐寿与英国人傅兰雅于1874年在上海创造了我国第一所科技学校——格致书院。以此为契机,傅兰雅创办了第一份中文科技期刊《格致汇编》。徐寿父子在《格致汇编》上发表科技专论和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徐寿的次子徐建寅,从小跟随父亲做科学试验,17岁进安庆内军械所搞科学研究工作。1900年,应张之洞的邀请到湖北汉阳钢药厂,几个月就制成了我国自行生产的第一代无烟火药,冲破了洋人对我国的技术封锁。1901年3月31日,因火药发生意外爆炸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遇难时年仅57岁,他是我国近代第一位殉难于事业的科学家。

徐寿墓现迁梅园孔山里(梅园公墓旁)。

徐寿和他的译书馆,随着一批批介绍国外科学技术书籍的出版发行,声誉大增。在制造局内,徐寿对于船炮枪弹还有多项发明,例如他能自制镪水棉花药(硝化棉)和汞爆药(即雷汞),这在当时确是很高明的。他还参加过一些厂矿企业的筹建规划,这些工作使他的名气更大了。李鸿章、丁宝侦、丁日昌等官僚都争相以高官厚禄来邀请他去主持他们自己操办的企业,但是徐寿都婉言谢绝了,他决心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译书和传播科技知识的工作中去。

左宗棠的三位知遇恩人之一 因联而识 忘年之交年迈托孤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